十多年如一日 他一直行走在公益路上~
发布日期:2022-09-22
浏览量:3
从事公益十几年
偏远山村、孤寡老人家中 孤儿和留守儿童的身边 …… 哪里有困难 哪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 4年前 他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 时刻谨记驻村初心 帮助村民建广场、找项目 搞养殖、销售农产品 扎根基层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今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新征程上 他已踌躇满志再出发…… 他就是天镇县贾家屯乡南冯夭村驻村第一书记 张振山 走上热心公益之路 “做公益,会成瘾的!” 这是张振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今年已进知天命之年的张振山 是大同市高级技工学校团委的一名普通科员 2010年6月的一天,张振山外出旅游时,在一个偏远山区发现了一对生活困难的年迈夫妇,对他触动很大。当时他将随身携带的所有物资都捐给了这对夫妇,也开启了他走公益之路的初心。 次年,他组建了396人的公益协会,至今已发展会员5000余名。 10多年行走在公益这条路上 许多都刻在了他记忆深处 2012年,他带动身边的热心人,为一名四岁的白血病患儿捐助了31万余元治疗费,为一个家庭点亮希望。 当年,他还走访了天镇县南高崖乡11个行政村,发现有60多名贫困生需要帮助,随即发起“一对一”或“多对一”资助。 从此,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困境生的助学上,很多困境生都是从小学帮扶到上大学。 “张叔叔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就在生活上帮助我,至今仅现金就资助近2万元,都是他带动身边的热心人接力帮我,是张叔叔改变了我的人生。”正在读大二的新荣区事实孤儿袁茂龙说。 10多年来,张振山发动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帮扶困境生近50万元现金,捐助价值近200多万元的物资。多年来,在公益路上,他收获了中国公益网十大公益好人、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 坚守脱贫攻坚一线 2018年,张振山受大同市高级技工学校派遣出任天镇县北冯夭村驻村第一书记。 上任伊始,赶上村附近修路,他和村支书史林充分利用修路废料,为村里建起了近2700平方米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广场,这也让村民们暗暗为这位初来乍到的驻村书记竖起了大拇指。 为缩小与村民的距离感,张振山走村入户与村民聊天,了解他们的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通过一次次接触,一点点用心帮助,乡亲们慢慢开始信任这位驻村书记。 融入群众后,他帮助村民找项目、搞养殖、引导大家种植经济作物,带动村民鼓起了腰包。从2018年起,他累计帮助村民销售土豆、大葱和小杂粮等农产品上百万斤。 “张书记真是自己人,去年帮我卖出近万元土豆和杂粮。这几年我们粮食不仅不愁卖,还能卖个好价钱。”北冯夭村村民史军说。 对于村里的贫困户,张振山还发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给予帮扶,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30户贫困家庭如期脱贫。 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2021年,张振山主动请缨到天镇县南冯夭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从2021到2024年,又一个三年,摆在张振山面前的是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问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乡村振兴的新蓝图,张振山已踌躇满志再出发。 张振山说,多年前,南冯夭村就发现了恐龙化石。他计划在环境优美的南冯夭村建恐龙谷旅游景点。 如今,他已通过北京一家设计公司,免费帮助南冯夭村设计了商标及恐龙谷的规划。他们的规划方案已上报,一旦审批通过,将来通过文旅融合,村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7月25日,2022届“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由阿里巴巴公益旗下“天天正能量”平 台、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联合大同晚报和大同日报融媒体等60多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 目前,大同晚报“最美家乡人”征集渠道已经开通,您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352—6034132向我们 推荐报料,同时您也可以通过“天天正能量”官方邮箱zhengnengliang@alibaba-inc.com进行推荐,或 者关注“天天正能量”官方微博、公众号(ID:zhnlali)了解更多活动实时进展。
来源:大同日报融媒
记者 | 龙中华 责编 | 菅雨婷 审核 | 邓 琳
监制 | 刘双英
上一篇 : 没有了!
下一篇:公益路上的老班长